君康人寿《中国经济大讲堂》吴普特:产生一个世界级的大产业,黄土高原靠的是什么?

2020-01-02 浏览量: 字号:       来源:长城网

  近日,由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深度解读《科技兴农:如何让黄土高原变成“绿水青山”?》。

  黄土高原在山大体变绿、黄河水逐渐变清的同时,如何既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吴普特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指出,在生态如此脆弱、如此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黄土高原变绿以后也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大产业,靠的是科技!

  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吴普特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专家建议,陕西的秦岭北麓是苹果的适宜生长地。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科学家的研究,秦岭北麓并不是苹果的适宜生长区,而是猕猴桃的适宜生长区,苹果的适宜生长区在黄土高原。

  195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培养出了第一个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品种,包括瑞阳、瑞雪、秦脆、秦蜜、延安红等。正是有这一批科学家的引领,才使得黄土高原成为目前全球公认的、面积最大的、产量最高的、世界级的苹果产业。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可以证明:在生态如此脆弱、如此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黄土高原变绿以后也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大产业!

  另一个科技兴农的故事发生在陕北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民认为种枣树这种经济林能有些收成,所以不愿意种生态林。刚开始农民种的是乔木的枣树,树高5-7米,一亩地也就能种30-50棵。学校的科学家们帮助枣树矮化密植,这样一亩地就可以种111株枣树,这项技术使鲜枣的产量从过去的亩产150-200公斤,变成亩产300-400公斤,产量翻了一番。

  在种植过程中,农民把水打到山上,想利用灌溉使红枣增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题组建议农民用滴灌,加上一些微喷,可以湿润小气候,让枣树增产。但是农民怀疑滴灌技术的作用。为了让农民看到科技的力量,课题组专门装了水表,计算出农民一年灌溉用水量为169立方米。最终课题组设计的灌溉制度每年灌三次,最干旱的年份灌六次,每次是8.8立方米的水,一年用水量最多才50多立方米。不但减少了用水量,产量也增加了,鲜枣亩产量达到了1320公斤!这项技术使得当地的农民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没有降低收入,甚至还增加收入,靠的还是科技。

  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吴普特表示,经过20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践,黄土高原的植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奇迹。而在黄土高原上进行的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也为大规模致理黄土高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