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的今天,确保每一位消费者,特别是残障人士,能够安全、平等地参与金融活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由于身体、感知或认知上的障碍,残障人士在金融消费中可能面临独特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我们特此发出以下风险提示。
残障人士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1.信息获取与理解障碍风险
复杂的金融合同和专业术语、快速滚动的电子屏幕、未提供盲文或大字版的资料、未配备手语翻译或语音解读等,都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了解产品细节、费用、风险和自身权利义务,可能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不合适的金融产品。
2.沟通与决策受干扰风险
部分不道德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利用沟通上的不便,急于促成交易,打断他们的提问,或利用对他人的依赖,向他们施加压力。
3.身份冒用与诈骗风险
犯罪分子可能认为某些残障人士(尤其是智力或精神障碍者)防范意识较弱,于是冒充政府机构、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方式骗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
4.物理与环境障碍风险
服务网点缺乏无障碍通道、柜台过高、ATM机无法使用、线上APP缺乏无障碍设计,都可能导致无法独立办理业务,不得不依赖他人协助,增加了信息泄露和决策受干扰的风险,同时也损害了自主性和隐私性。
5.依赖他人引发的信任与道德风险
在必须由监护人、亲属或护理人员协助办理金融业务时,可能存在个别人滥用信任的风险,例如未经同意挪用资金、私自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且由于侵害者多为亲近之人,维权难度更大。
防范措施与建议
1.不轻信
切勿轻信任何自称公检法、银行、电商客服的陌生来电,尤其是要求转账、索要密码和验证码的行为。
2.不透露
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存款凭证等关键信息,切勿向他人透露密码、验证码。
3.不盲从
对任何推荐高收益、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保持警惕,不盲从他人劝说。
4.主动要求无障碍服务,行使合法权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您有权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的合同、文件,要求提供手语翻译、语音播报、大字屏幕等辅助服务。
5.充分利用线上渠道,但注意安全性
许多APP和网上银行提供了无障碍模式,支持读屏软件,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大部分业务,但要确保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操作,安装正版防病毒软件,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路不明的APP。
6.重要决策务必咨询与陪同
对于大额投资、购买复杂金融产品、签署重要合同等决策,务必请您信任的、且具备金融知识的家人或朋友陪同,帮助一起阅读理解条款,核实信息真伪。
7.保留证据,勇于维权
妥善保管所有金融交易凭证、合同、录音、聊天记录等。如果遇到欺诈、误导销售或因无障碍服务缺失导致权益受损,请勇于维权:
第一步:向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或上级机构投诉。
第二步:如果未得到妥善解决,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拨打12378热线)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电话12363)进行投诉。
第三步: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