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警惕“保险代办”,小心上当受骗

2025-07-18 浏览量:

现如今,保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能在风险来临时,为生活增添一份底气。然而,部分消费者因对保险条款不熟悉,又感觉理赔流程太复杂,或想“钻空子多拿钱”,于是主动寻求“保险代办”。不法分子则盯上了这个“需求缺口”,以“专业代理”“全额退保”“快速理赔”等为噱头,干起了“灰色生意”,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大家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保险代办”的4大常见套路

1、伪造材料“骗保”,拉你当“共犯”

部分代办机构以“帮你多赔钱”为由,诱导消费者伪造医疗记录、事故证明甚至虚构保险事故(比如故意制造车辆刮蹭)。一旦被保险公司核查出问题,不仅理赔款会被追回,消费者还可能因“保险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

2、“全额退保”是幌子,赚的是你的“手续费”

“交了几年保费想退保?我们帮你全额退,只收30%手续费!”这类广告常见于社交平台。实际上,他们的“操作”是教消费者恶意投诉(比如编造“销售误导”“未提示免责条款”等),迫使保险公司妥协。

但退保后,消费者不仅失去原有保障,还可能因频繁投诉被保险公司标记为“高风险客户”,甚至有些代办人员收了钱就失联,让消费者承担了更为严重的损失。

3、“代理理赔”变“代理收费”,服务全靠“拖”

部分代办声称“全程代办理赔,不用你跑”,但实际只是帮你递材料,却要收高额的“服务费”。更恶劣的是,他们还会故意拖延提交材料时间,或在材料中“做手脚”导致理赔被拒,再以“需要疏通关系”为由二次收费,直到消费者放弃。

4、套取个人信息,转身倒卖“赚差价”

代办保险业务,消费者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病历等敏感信息。部分不法分子拿到信息后,可能用于伪造贷款、办理信用卡,甚至转卖给其他诈骗团伙,导致消费者陷入“信息泄露-连环诈骗”的恶性循环,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避开“代办”陷阱,记住这5个“不要”!

1、不要迷信“全额退保”“多赔几万”

保险合同是法律文件,退保金额、理赔标准都有明确约定。若销售人员确有误导,可通过保险公司客服、12378投诉热线等官方渠道维权,无需借助第三方。

2、不要轻易交“手续费”“保证金”

正规保险机构不会在理赔、退保前收取额外费用,请记住要求先转账的“代办”,都是诈骗。

3、不要伪造材料“配合”代办

保险事故必须真实,任何虚构、篡改行为都可能触犯法律,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4、不要泄露身份证、银行卡、保单号

这些信息是你的“金融密码”,一旦泄露,可能被用于非法操作。

5、不要怕“麻烦”,自己多查多问

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电话都会提供详细的理赔流程指引,可进行查询或前往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另外,退保需谨慎,如有必要可咨询专业律师或保险经纪人。


君康人寿温馨提示

保险的初衷,是为了在风险来临时给我们托底,而“保险代办”的灰色操作,却让这份“安心”变成了“闹心”。学习保险知识,相信正规渠道,毕竟,真正能为你“兜底”的,从来不是“代办”,而是自己对规则和风险的清醒认知。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徐州中心支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