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新市民防骗指南,守护您的美好未来

2025-03-12 浏览量:

金融消费者中的新市民群体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新市民金融知识相对薄弱,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有限、金融安全意识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容易受到非正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诱导,陷入 “套路贷”“非法集资” 等陷阱,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首选目标。


案例分享

新市民老张在城里打工,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他中了大奖,需要先缴纳一笔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还说可以提供一个 “低风险高收益” 的理财产品,让他把奖金投资进去能获得更多回报。 但是老张手上没有足够的钱去缴纳手续费。老张想到了自己在保险公司买的保险产品有保单贷款功能,于是前往保险公司申请保单贷款,柜面人员为老张办理保单贷款的同时,向老张普及了金融知识,并结合相关案例重点宣传。老张观看柜面大厅播放的宣传视频,看到了类似的诈骗手段,当即撤销了保单贷款申请,没有轻信对方,避免了财产损失。之后老张积极参加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了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案例分析

保险公司通过柜面的常态化宣传向新市民老张普及金融保险知识,并宣传了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帮助新市民老张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树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观念,从而守护新市民老张的财务安全。


新市民消费风险提示

1、警惕保险非法集资

面对手法多样化的非法集资手段,新市民在购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三查、两配合”,即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客户热线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转账缴费,配合做好回访。一旦遇到“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所谓的投资项目,一定要多理性思考和分析,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2、警惕非法“代理维权”

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有纠纷,新市民应通过正当渠道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诉求。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3、警惕泄露个人信息

新市民应提高个人对金融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提供自己的重要信息,不向他人出借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或者其他附有重要信息的物品,发现个人金融信息被盗用或者泄露时,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避免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徐州中心支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