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警惕电信诈骗的风险提示

2025-03-12 浏览量:

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且其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由于老年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更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老年消费者一生辛勤积累的财富,一旦落入诈骗陷阱,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老年消费者应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正确识别并远离电信诈骗的威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安享幸福晚年。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不法分子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场、老师,甚至冒充国家机关、银行等国家权威机构的工作人员,以此获取受害人的信任。这些诈骗分子会利用老年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渴望中奖、寻求婚恋对象、养生保健、收藏投资等多种看似诱人的机会,诱使老年消费者一步步陷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中。一旦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打款或转账,从而达到其非法获取钱财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防范措施

1.对于陌生人,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接到类似要钱、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及时与家人亲自核实确认,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

2.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养生保健或虚假收藏投资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多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的特征、办理流程及金融常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有疑问可以拨打110或寻求家人帮忙。

4.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北京分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