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消费日益便捷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交织的今天,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无论是日常出门旅行、网络购物及使用各类交友平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充满了信息交换,而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广大金融消费者在享受金融消费带来的便利时,也应当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防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金融消费中,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妥善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责任与义务。那么,在金融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呢?
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根据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民族、籍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2.账户信息
各类社交平台账号、电子邮箱账号、网上银行账号、购物平台账号以及相应的密码。
3.设备信息
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
4.网络行为信息
交易记录、通话记录、搜索历史、位置信息等。
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1.钓鱼网站和链接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官方网站、发送虚假邮件或短信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
2.随意链接免费Wi-Fi
在公共场所使用不安全的Wi-Fi进行金融交易,易被黑客窃取个人信息。
3.下载不明软件
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下载并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或应用,可能暗含病毒或木马,窃取用户信息。
4.共享屏幕
不法分子通过聊天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等开启屏幕共享,实时监控消费者手机、电脑屏幕等,获取个人信息。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防范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风险,君康人寿在此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
1.日常可多关注相关新闻报道,了解并掌握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的技巧,切实保障自身消费安全。
2.在您进行缴费前,请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退款或优惠链接,或在不安全的Wi-Fi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
3.只从官方渠道下载应用程序,避免安装含有恶意病毒或木马的非官方软件。
4.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共享设备时,注意保护屏幕信息不被他人窥视。
5.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强密码,避免使用容易被猜测的密码,在不同的账户中使用不同的密码。
6.在使用软件授权个人信息时要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和授权范围,对于没有必要的权限的应及时关闭或删除个人信息痕迹。
7.提高警惕、切勿大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一旦发现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