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提升老年人防骗能力

2024-10-29 浏览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诈骗案件频发,给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提升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本文将通过以案说险的形式,揭露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手法,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四大常见养老诈骗“套路”

1.“数字经济+养老”项目诈骗

案例介绍:

2024年2月,受害人陈女士被拉入一个宣讲群,群内成员谎称每人只需缴纳小额费用(如29.9元)购买《股权协议书》,即可加入养老组织并获得高额养老补贴。然而,在多次推迟返款时间后,群被解散,陈女士才意识到被骗。

套路分析:

此类诈骗利用老年人对养老政策的关注,以小额投入可能获得巨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虚假宣传、层层发展下线等手段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

老年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和陌生人的诱导承诺。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项目,务必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2.异地养老及会员卡诈骗

案例介绍:

李某明等人通过注册成立养老服务公司,以异地养老和旅游养生为名义,组织老年人参观考察并办理会员卡。老年人需交钱办理“全国养老养生一卡通”和“全国养老消费一卡通”,承诺享受异地养老服务及福利补贴。然而,公司并未提供实际服务,所收款项大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最终导致老年人财产损失。

套路分析:

此类诈骗以异地养老和旅游养生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组织参观等手段骗取老年人信任,进而诱骗其办理会员卡并缴纳高额费用。

防范建议: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时,应仔细核实其资质和信誉情况,对于承诺高额回报或要求一次性缴纳大额费用的项目,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3.保健品诈骗

案例介绍:

许多老年人因疾病困扰而容易上当受骗。诈骗分子常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通过免费赠送礼品、组织讲座等手段吸引老年人参与。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便推销高价且无效的保健品。

套路分析:

此类诈骗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防范建议:

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迷信保健品能治愈疾病的说法。在购买保健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和批准文号。同时,面对疾病应主动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4.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介绍: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以老年人亲属涉及案件为由,要求老年人缴纳保障金或提供个人信息以证明清白,老年人因救子心切而容易上当受骗。

套路分析:

此类诈骗利用老年人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和对亲属安全的担忧心理,通过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

老年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应保持冷静并立即挂断电话。如有疑问,可拨打当地公安、检察院或法院的电话进行核实。同时,应告知家人并共同商议对策。


五招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骗知识和技巧。

2.高警惕性

老年人应时刻保持警惕性,对陌生人和不明来源的信息保持高度警惕。

3.核实信息

在涉及金钱交易或个人信息提供时务必进行核实和确认,切勿轻信他人。

4.寻求帮助

遇到可疑情况或难以判断的问题时应及时向家人、朋友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和建议。

5.关注政策动态

老年人应多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社会新闻,以便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目前,养老诈骗手法多样且不断翻新,老年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