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各类“保健品”层出不穷,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在为老年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其中也隐藏着诸多陷阱。不法分子为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冒充“专家、教授”,销售所谓的良药,通过花言巧语让老年人信服,从不花钱到一步步掉进陷阱,遭受损失,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常见“保健品”陷阱的类型
1. 虚假宣传陷阱
一些不良商家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声称可以治愈各种疑难杂症,如癌症、糖尿病等。但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能够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2. 免费体验陷阱
以免费体验、免费讲座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参与,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虚假宣传和心理暗示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
3. 亲情推销陷阱
销售人员打着“关爱老人”的旗号,与老年人套近乎,很多销售人员,跟老年人熟识后,利用老年人的信任、孤独、子女繁忙等处境,打亲情牌,推销高价“保健品”。
购买“保健品”的风险
1. 经济损失
很多“保健品”的价格昂贵,而且推销者会按疗程推销,单个疗程价格高,所以通常都会以买三送一、买五送二等形式推荐,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给老年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延误病情
这些保健品的效果微乎其微,有的甚至会加重肝脏负担,如果老年人轻信“保健品”可以治病,而延误了正规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还会因为购买保健品花费较多,从而导致没有足够的积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3. 质量安全风险
一些“保健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添加非法成分、卫生不达标等,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会加重身体负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牢记4条防范措施
1. 提高警惕
不迷信“偏方”,不轻信“专家”,更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对声称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要保持怀疑态度。
2. 理性消费
购买“保健品”前,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包括厂家、功效、成分、适用人群等,多咨询子女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理性消费。
3. 咨询专业人士
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而不是听信没有科学依据的商家,如果对某种“保健品”有疑问,可以咨询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4. 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保健品”要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渠道,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切勿贪小便宜,轻信满减之类的活动,以免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