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网购、交友平台等生活场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作为城市的新成员,广大新市民朋友在享受金融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息安全防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那么在生活中,作为新市民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呢?接下来,就跟着小君一起来学习吧。
一、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民族、籍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
2.账号密码信息:各类社交平台账号、电子邮箱账号、网上银行账号、购物平台账号以及相应的密码。这些信息若被窃取,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
3.生物识别信息:指纹、面部特征、虹膜等。这些信息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被滥用,可能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4.金融信息:银行卡号、信用卡卡号、支付密码、交易记录、信用报告等。这些信息涉及个人财产安全,一旦泄露可能导致资金被盗刷。
5.网络行为信息:浏览记录、搜索历史、购物偏好、位置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精准营销,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跟踪和骚扰。
二、金融信息泄露的危害
1.资金被盗刷:不法分子获取你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可能会通过网络支付、线下盗刷等方式,迅速转移你的资金,导致你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
2.遭遇诈骗:骗子利用掌握的金融信息,以各种理由如“账户异常需要验证”“有高回报投资项目”等对你进行诈骗。他们可能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或金融机构客服,诱导你转账汇款,让你陷入金融骗局,损失大量钱财。
3.身份被冒用借贷: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身份信息进行贷款申请,一旦贷款逾期未还,你的信用将受到严重损害。你可能会突然收到催款通知,却不知自己何时进行了借贷,陷入无端的债务纠纷。
4.隐私侵犯:金融信息泄露后,你可能会收到大量的推销电话、垃圾短信和诈骗邮件。这些骚扰不仅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让你时刻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担心再次遭受更严重的信息泄露或诈骗。
三、保护个人信息的三大举措
1.在购物过程中,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被窃取个人信息。例如,当收到声称是购物平台客服发来的退款链接时,一定要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而不是直接点击链接操作。收货地址尽量不使用详细的家庭住址,可以填写到小区菜鸟驿站等代收点,避免暴露具体居住位置。同时,在丢弃快递包装前,用马克笔涂抹掉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个人信息。
2.使用社交软件时,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很多诈骗分子会通过社交软件添加好友后骗取个人信息。比如,有些陌生人以交友为名,逐渐套取你的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信息。发朋友圈时注意内容,不要晒出包含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车票、机票等带有个人敏感信息的图片。如果一定要晒出行程信息,如旅游照片等,可以设置分组可见,仅向家人和亲密好友展示。
3.使用公共设备时,在网吧、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使用电脑时,不要在电脑上保存个人登录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使用完毕后,及时清除浏览记录和缓存。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不要随意允许设备访问自己的手机,以防被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有些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充电桩上安装恶意程序,一旦用户连接充电,就可能被窃取手机中的照片、通讯录、短信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