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防范非法“校园贷”的风险提示

2024-06-14 浏览量: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不法机构及个人通过网络及电话“撒网式”虚假营销宣传,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费率等手段,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加强对各类金融产品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对非法“校园贷”的辨别能力,防止落入贷款欺诈陷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非法“校园贷”的真实面目吧。


什么是非法“校园贷”?

非法“校园贷”是指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将高利贷披上“校园贷款”的外衣,在本该阳光纯净的校园里,以“校园贷”名义进行的诈骗活动。非法“校园贷”诈骗具有高隐蔽性、高危害性的特点,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给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伤害。


常见的“校园贷”手段

1.虚假宣传,诱导贷款

通过无担保、无抵押、放款手续简单、零手续费、直接用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当天即可放款等宣传用语,吸引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办理贷款、申请助学金和创业金。

2.签订虚假合同,收取高额息费

诈骗分子跟受骗的大学生签订金额虚高的贷款合同或者“阴阳合同”,并利用服务费、管理费、培训费等多种收费名目模糊利息计算方式、偷换概念,掩盖其畸高利率和收取的“砍头息”,甚至故意采取“不接电话、不回信息、系统故障”等方式拒绝接受学生还款,致使借款人还款逾期,以便收取高额罚息。

3.借新还旧,暴力催收

一旦被骗大学生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不法催收公司就会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诱导学生去新的借款公司贷款来偿还此前的贷款;或者通过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同时还伴随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


三种方法防范非法“校园贷”

1.科学安排支出,理性消费

大学的时光美好而宝贵,同学们应该坚持以学业为重,不要盲目和跟风消费,否则一旦过度消费,资金断流,就容易进入非法“校园贷”的圈套。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消费,科学安排生活支出,才能不给非法“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2.提高防骗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很多“校园贷”诈骗的发生大多都是因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盗用所导致的。在校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将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提供给他人,防止被他人盗用。

3.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

在校学生要主动学习各类金融知识,了解各类理财工具,如确有正当消费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金融业务,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如发现陷入金融骗局,应及时主动报案,依法理性维权。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北京分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