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擦亮眼睛 理性投资

2024-04-18 浏览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金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网络时代也让投资行为变得十分便捷,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金融产品和个人、社会愈加息息相关。如果金融消费者没有选择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正规金融机构购买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或者“零风险”,忽略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很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案例介绍

刘先生所在QQ群里的一个老同学发来私信,询问最近投资战绩并表示可以拉他进一个投资群,里面的老师很有经验,可以带他赚钱。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刘先生加入了该投资群。群内时常有一些人晒出大赚的交易信息并且感谢群主推荐,群主也晒出一些会员购买转账记录等截图。

一开始,刘先生并不相信。后来,随着群主私发的关心、问候的消息越来越多,以及一些对投资理财信息的探讨,让刘先生动了购买会员服务的念头。刘先生交了16000元,投资群安排一位老师对刘先生进行指导,并给他推荐了一个链接让其购买相关产品。第一天,刘先生试探性购买,赚了几百元;后面多次按照“老师”指示在其指定平台进行投资并赚了几笔。于是刘先生又加大了投入金额,可就在当他再次点开链接想要查看投资收益时却发现链接显示已被封禁。刘先生向“老师”提出质疑,他们却冒称:因为别人眼红收益而被举报,不久便会解禁。几天后,刘先生发现还是如此,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案例分析

骗子利用网络平台,以分享投资技巧、推荐黑马股票等手段吸引眼球。利用公众号广告、视频直播、投资讨论区等,以分享和探讨为名,引导投资者加好友。投资者往往会被拉到一个群里,群里的“老师”经常向大家分享投资心得。其中,大量的“托儿”还会在恰当时机附和叫好,然而一旦投资者的疑虑消除,就到了被骗的时候。

这些非法平台的营销手段花样百出,忽悠套路层出不穷,一般投资者因趋利心理而难以分辨,往往上当受骗后才恍然大悟。作为金融消费者,为了更好地防范投资理财风险,需通过正规销售渠道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温馨提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到理性投资

一、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金融市场不断变化,投资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消费者要多参加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线上线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多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高警惕性。牢记投资有风险,面对投资项目不听信、高息诱惑不盲信、熟人承诺不轻信。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更不要带着赌博心理冒险“入局”。

二、科学理性投资,合理做好风险管理

金融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做好资金规划,如用于家庭日常开销或应对突发事件的钱不能拿来投资。投资有风险,金融消费者应配合金融机构做好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根据风险测评结果购买等于或低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同时在投资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能抱着稳赚不赔的想法轻易进行高风险投资,并懂得及时止损。

三、提高安全意识,选择正规销售渠道

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综合考察金融机构直接销售、代理销售、网上销售、电话销售等多种销售渠道,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平台,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方式,避免被牵涉到非法金融活动中。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签署合同,不在空白合同中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个人信息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对陌生号码、陌生链接、陌生账号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远离投资误区,做理性金融消费者。

供稿机构:苏州中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