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 谨防网络诈骗

2023-09-27 浏览量:

——警惕"屏幕共享"新骗局


什么是"屏幕共享"?

"屏幕共享"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电脑或移动设备,比如手机之间共用一个屏幕。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屏幕共享”功能多用于远程会议、文件共享等方面,但是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设计出一款新型骗局。


案例:警惕“屏幕共享”

某天,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客服来电,对方称她网购的面膜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帮助她申请全额退款,王女士担心自己吃亏,没多想就相信了他。结果对方发来一套七拐八绕的退款流程,直接把王女士给难住了。没想到套路才刚开始……

客服人员“热心”地表示她们可以加QQ好友,借用“分享屏幕”功能提供帮助,王女士欣然同意。客服给王女士发了一个二维码引导她填写个人信息包括个人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等等。

对方见王女士填好资料,要求她开启QQ共享屏幕帮助申请退款。王女士按照提示一一照做。过了一会,王女士才幡然醒悟,刚刚自己填的个人信息全都通过“共享屏幕”直接暴露了而且还把收到的验证码给公开了!紧急挂断电话后收到银行卡扣款短信,卡里的余额不翼而飞。


“屏幕共享”诈骗手段揭秘

1.诱骗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骗子以指引操作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例如QQ、腾讯会议、钉钉等正规软件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使他们能够实时监控受害者的所有操作。这些正规软件均可在应用市场直接下载,以此打消受害人顾虑,增加上当受骗的几率。

2.利用受害者透露的信息:骗子往往冒充公检部门的人员,或是在各个平台上的服务人员,用提前得到的个人资料,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编出借口,对受害人进行精准诈骗。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下载应用程序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然后利用受害者之前透露的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

3.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在转账过程中,骗子会实时监控受害者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以确保转账操作的成功进行。

4.转账:骗子会以查账、指导操作等理由,要求事主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受害人使用此功能,即使骗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等,如果受害者开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或者表现出任何迟疑,骗子会通过偷偷截获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受害者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资金转走。


如何正确退出“屏幕共享”?

退出“屏幕共享”的正确方式不是单纯的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他软件中,那样共享还在继续。我们需要打开屏幕共享的软件,点击“停止共享”,才能将“屏幕共享”功能关闭。


温馨提示

“屏幕共享”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骗子通过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受害者使用网络会议视频内的“分享屏幕”功能。接到自称客服人员打来的"货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破损"的电话建议立即挂断!与官方客服或卖家进行核实,立即停止操作并尽快报警。

最后,为了防止类似诈骗事件的发生,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分享"邀约,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供稿机构 :君康人寿常州中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