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丨警惕“保本高收益” 守护老年人钱袋子

2023-09-27 浏览量:

典型案例:

近日,客户李阿姨到保险公司柜面申请办理保单贷款业务,并要求保单贷款的资金当日到账,李阿姨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打算购买一款保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今天是截止期,明天就买不到了。李阿姨怕工作人员不相信,向工作人员展示了投资理财微信群,群中推出一款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保本、高收益、按月返还分红”的养老型理财产品,李阿姨表示和自己的需求很匹配,打算利用保单贷款,购买该“养老理财产品”,等赚了钱就把保单贷款还了。

了解情况后,柜面工作人员随即对李阿姨普及了金融诈骗常见手段等知识,向其介绍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内容,提示李阿姨不要轻信“保本高收益”的骗局,并建议将情况告知家人。最终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共同劝阻下,李阿姨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局,打消了购买这款“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念头,并停止办理保单贷款业务。


案例分析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在实践中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人一般根据具体情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论处。

非法集资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非法性,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二是利诱性,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三是社会性,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急于寻求养老保障、缺乏专业金融知识,防范意识薄弱、信息接收渠道有限的特点,以高分红、保本高息等说辞吸引老年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本案中,老年消费者李阿姨轻信所谓“保本高收益”,差点误入金融诈骗陷阱,所幸及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劝阻,成功化解了李阿姨遭受诈骗所造成的资金损失风险。


消费风险提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承诺高利率回报欺骗老年消费者,老年消费者应当重点注意防范。在此,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消费者:

一是提高风险意识。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产品,要提高警惕,越是高收益,可能是陷阱的概率就越大。时刻要谨记投资有风险,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别被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二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需求等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

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要妥善保管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诉他人,切勿乱入微信群,随意下载手机软件,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之前,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里人商量。


供稿单位:君康人寿台州中心支公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