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保险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详细了解保险内容,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应确认好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如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投保人其他权益、索赔途径以及所需材料等再签字,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勿盲目签字确认,更不要让他人代签。同时消费者应认真对待保险公司回访,有助于固化关键销售过程,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然而,大部分消费者表示保险条款太多太复杂,经过销售人员的讲解,简单了解后就购买了,拿到保险合同后就放到一边........
【案例】
2023年5月,56岁的客户王女士到某保险公司的服务柜面申请办理满期金领取业务,工作人员小李经查询后告知满期金现在还取不出来,2025年5月1日之后才能领取满期金。听到这儿,满心欢喜来取钱的王女士顿时心里被重重一击,嚷着:什么,我的钱取不出来,保险是不是骗人的?赶紧把钱还我……
难道她真的被欺骗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不影响柜面受理业务的秩序,柜面服务人员小李将王女士请到了旁边的洽谈室,并叫来保单服务人员小梁,一起给王女士耐心的安抚和讲解,经过详细了解,王女士终于了解实情,冷静下来。
其实王女士购买的保单年交保费是10000元,交费年期为10年,保险年限15年,从保险合同上可以明确了解到2025年5月1日之后才能领取满期金。误会解除后,王女士不好意思地表示这份保单购买时间久了,自己又看不懂合同条款,听到不能取出来情绪失控,原来自己的钱并没有被骗,内心也踏实了。
【点评】
案件中的王女士就是由于对保险合同内容没有深入理解,看到保单上写的“交费年期10年”,就误以为自己缴满10年保费后就意味着可以领取满期金的情况发生,记不清保险责任具体内容,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按照合同进行保险条款的详细讲解,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
【温馨提示】
保险消费者在投保时需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特别要重点关注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有疑问可向销售人员询问,或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进行详细咨询,做到清清楚楚消费,明明白白投保,避免产生纠纷,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此君康人寿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合同条款:在签订任何合同之前,都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的所有条款。如果有任何不理解或模糊的条款,应要求对方解释或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咨询。
2.注意细节:阅读合同时,要关注与自己关心的内容相关的细节,例如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免赔额、申请赔款的手续、退保的规定、费用扣除、保险期间、合同效力的中止及恢复等。
3.了解自己的权益:在合同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权益,包括退保、续保、索赔等方面的规定。对于不明确或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询问并获得解答。
4.发现误导或欺诈行为:如果销售人员在讲解或推销合同时有任何误导或欺诈行为,不要被他们的话语所影响,要保持警惕并要求他们解释清楚。
5.寻求专业建议:在购买重要的保险产品或签署复杂的合同时,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或保险咨询。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并能准确理解合同内容。
6.学习法律法规和保险知识:通过学习相关的合同法和保险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防止被销售人员误导。
总的来说,通过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文本内容,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责任免除等情况,从而避免被保险销售误导。也通过加强自身保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和有信誉的保险代理人等措施,遇到不懂的问题寻求专业的法律或保险咨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